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青豆小说网 www.qingdou.io,车清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      我想主要是由于“五一”黄金周的缘故吧,越来越多的人遗忘了“五四”的存在。记得还读中学的时候,学校定要组织了各类活动,以纪念1919年的那些先进青年们。1997年的“五四”青年节,记得很清晰,我和学校上百名新加入共青团的青年学生一道,庄严的举起右手,在国旗下宣誓——我志愿加入中国共青团除此之外,学校还会组织到革命烈士纪念馆之类的爱国宣传基地去参观学习,年幼的灵魂里竟会有着一次又一次的震撼。

    大学以后“五四”就几乎从我的视线里消失了。黄金周的力量是巨大的“五一”一到,偌大的校园就变得空空如也,没人记得“五四”更没人纪念“五四”

    应该说时尚在不断地在冲击着传统。“五四”只是一个例子。又如被认为是中国第二大传统节日的中秋节,在近年,几乎成了食品行业竞相做大做强月饼市场的竞争时段。然而,我的印象中,差不多没有几个做月饼的是能赚钱的。只是商业继续不断地冲击着人们在中秋——这个特殊时间里头脑中某些传统的意念。中秋原本的意义已经淡化,团圆的只剩下互送月饼的形式和仓库里堆积如山的月饼。

    “五四”是中国仅有的几个纪念文化(文人或文化事件)的节日。“五四”在人们视线里逐渐的疏远,大概也是大众文化在大众时尚里渐变渐微的表征吧。同为纪念文化的端午节,也是变得文化气息越来越寡淡。除了年年那时粽子依然飘香之外,再难有其他的纪念活动,龙舟相竞的景观早已消却,屈原祠前日益冷清。故乡,汨罗江发源的地方,也慢慢遗忘了,千百年前幕阜山的流水曾冲刷着民族英烈的脊骨,流传了千古传唱的礼歌。

    很难定位这个时代,也很难定位这个时代的文化,是大喜还是大悲,是悲喜交加还是悲天悯人?如此的担忧,恐怕是太过了,就如别人要问你,人应当是活在过去的追忆里,还是现今的追求里一样。文化传统亦是如此,对传统的追念,对现时的追求,对将来的憧憬,才构成圆满的文化,才不忘前人的指引和期盼,也才不违背文化应从传统走向时代,从而成为新的传统的规律和趋势。

    “五四”青年节又到了,不如花十分钟追溯先人的思想与业绩,花三十分钟写一纸文字缅怀先烈和我想在的思考,再花二十分钟揣度今天和明天应当要做的事情。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