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青豆小说网 www.qingdou.io,正说官场秘事大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、厅、州、县中,有一多半官员参与了其事)。而王亶望主持捐监,并擅改“折色”(即把“监粮折价为银子”)。同时,王亶望还与兰州知府蒋全迪、巡抚王廷赞等人沆瀣一气,将全省历年“灾赈捏开分数”(即州、县官吏捏造、谎报灾情,多报、重报分数冒账,开销银两,都一律准销),使各州县上下串通一气,将收捐改为归道、县、府经办,采取分报开销的办法,侵吞了大量赈银。而王亶望从中分得的最多,这正如他自己在供词中所说:“谁对我好些,我就让他多报一些开销……”于是下边的官员就拼命地送银子,送礼物,并为他无偿地买东西,盖房子……以此作为对王亶望的报答。这样王宜望在“捐监冒赈”中迅速暴富起来。在这种办法刚刚才实行了半年左右,王亶望就上疏朝廷说:全省已捐纳了二万五千余名“监生”,共得豆、麦八十二万石。乾隆皇帝看到这份奏报后十分惊讶,说道:“甘肃省民贫地瘠,百姓鲜有积蓄,哪里能有二万多人捐监呢?又哪里会有那么多余粮拿出来呢?如今半年就得到豆、麦八十二万石,这样年复一年日久天长,粮食就会霉烂变质,又有什么用呢?即使把粮食借给百姓,他们手头都有余粮,谁还会借粮呢?朕看不如索性把粮食留在民间,听任粮食自由流通为好。”乾隆一连发出了带有四个问号的“四不可解”,以此诘问甘肃的封疆大吏。于是,陕甘总督勒尔谨与王亶望等人商议,他们粉饰理由,用欺骗的手法给乾隆皇帝作了笼统答复。他们说到甘肃买粮的,全是外省商人,商人们把粮食运往新疆贩卖,能获取暴利……常言说得好,“天高皇帝远”,乾隆帝两眼一抹黑,怎么能搞得清、弄得明,便只好顺水推舟地说:“你们既然亲身负责这件事,就勉力所为,妥善地去做吧!”于是甘肃省的地方官,就一直连续这么干了长达七年之久,贪污款项数额巨大。例如,从乾隆三十九年(公元1774年)至乾隆四十二年(公元1777年)仅仅三四年期间,就累计收取银两一千余万两,记在账面上的捐监粮食为七百余万石。此外,他们胆大包天,竟把朝廷拨给甘肃省建设粮仓的白银十六万两也给侵吞私分了。这些人结成攻守同盟,抱成一团,很长时间竟无人揭发、检举,直到乾隆四十六年(公元1781年)事发败露为止。

    乾隆四十一年(公元1776年),王亶望升任浙江巡抚;乾隆四十二年(公元1777年),他还受到皇帝奖掖。这一年正赶上王亶望母亲邓氏八十寿辰,皇帝特意加恩赏赐御书匾额,以及大缎二匹、貂皮四张。乾隆四十五年(公元1780年),乾隆皇帝第五次南巡,当其来到浙江时,由王亶望主持接待工作,负责安排皇帝一行在浙江的饮食、起居、游乐等事宜。王亶望大操大办,搞得极其隆重、奢侈,铺张浪费很大。这种做法连乾隆皇帝也看不过去了,冠冕堂皇地说道:“朕巡视地方,访问民俗,并非是为了来游玩的。如今修建了这么多亭台楼阁,点缀了这么多绚丽的灯彩,奢侈豪华至极,耗费巨大,这实在是朕不愿意看到的呀!”并告诫今后不要再这样做了。不久,王亶望的母亲因病去世,按古制他必须离职回乡守孝服丧三年。王亶望上疏请求,在治丧百日以后留在浙江海塘工程继续效力,得到乾隆皇帝允许。因为治理海塘工程,大有油水可捞,是个贪污敛财的大好机会,王亶望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轻易放过的。后来浙江巡抚李质颖进京朝见,向皇帝陈奏时,谈到了治理浙江海塘的事,同时也谈到了自己与王亶望意见不合,并告诉皇帝王亶望在治丧期间,并没有让他老婆、孩子一起回乡行丧礼,全都留在了杭州,以及王亶望似有贪污行为等。乾隆皇帝听后非常生气,下旨责备王亶望“忘亲越礼”实不应该,决定免去其官职,让他继续留在海塘工程效力。(未完待续)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