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青豆小说网 www.qingdou.io,正说官场秘事大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攻击严嵩。据《明世宗实录》、《明史·邹应龙传》记载,这一机密信息被御史邹应龙获悉,立即上疏弹劾严嵩父子,正中皇帝下怀,终于导致严嵩父子的倒台。

    那是嘉靖四十一年五月某日,邹应龙因避雨进入太监房中,攀谈中,听说皇上请道士蓝道行扶乩,得到这样几句神仙的旨意:“贤不竞用,不肖不退耳”;“贤如徐阶、杨博,不肖如嵩”。沉迷于道教的皇帝,对蓝道行的扶乩深信不疑,遂有意罢去严嵩。“帝有意去嵩”,这是一个政治信息,也是一个机密情报。机不可失,失不再来,邹应龙以为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,连夜赶写洋洋千言的弹劾严嵩父子的奏疏——《贪横荫臣欺君蠹国疏》。其中写道:“工部侍郎严世蕃凭借父势,专利无厌,私擅爵赏,广致赂遗”;“臣请斩世蕃悬之篙竿,以为人臣凶横不忠者之戒。其父嵩受国厚恩,不思图报,而溺爱恶子,播弄利权,植党蔽贤,黩货败法,亦宜亟令休退,以清政本”。在奏疏的末尾,邹应龙信誓旦旦地说:“如臣有一言不实,请即斩臣首以谢嵩父子,并为言官欺诳者戒。”皇帝正要除去严嵩父子,邹应龙的奏疏提供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口实,于是圣旨下达:勒令严嵩致仕,严世蕃逮入诏狱,提升邹应龙为通政司参议。

    民间戏曲常常把邹应龙描绘成攻倒严嵩父子的英雄,其实此人是一个十足的机会主义者。邹应龙是摸透了皇帝“有意去嵩”的心理后,投其所好,果然正中下怀。皇帝虽然罢了严嵩的官,但多年来的感情一时难以割舍,每每念及其“赞修之功”,竟忽忽不乐,便以手谕的形式告诫已经升任内阁首辅的徐阶:“嵩已退,其子已伏辜,敢再言者,当并应龙斩之。”也就是说,今后如果再有官员谈起严嵩父子的事情,那么连同邹应龙一并处死。这使邹应龙感到莫名的惶恐,唯恐因此遭来杀身之祸,迟迟不敢赴通政司出任参议之职。后来在徐阶的调护下,才惴惴不安地赴任视事。

    事情的真相还远不止此。这场政治活剧是徐阶一手导演的。唐鹤征《皇明辅世编》,透露了其中的许多细节,好在原文并不难懂,照录如下:

    “先是,(严)嵩子世蕃卖官鬻爵,恣肆无忌。(皇)上亦微知之,念嵩,不忍发。会有术者蓝道行以箕仙术进,上颇信眷,事必咨之。(徐)阶因深与之交。上有所问,密封使中官(太监)至乩所焚之,不能答,则处中官秽,不能格真神仙。中官乃与方士谋,启示而后焚之,则所答具如旨。(蓝)道行狡,乃伪为纸封若中官所赍者,及焚而匿其真迹,以伪封应。

    (皇)上一日问:‘今天下何以不治?’

    对曰:‘贤不竞用,不肖不退耳。’

    则问:‘谁为贤、不肖?’

    曰:‘贤者辅臣(徐)阶、尚书(杨)博。不肖者(严)嵩父子。’

    (皇)上复问:‘我亦知嵩父子贪,念其奉玄久,且彼诚不肖,上真(上天真君)胡以不震而殛之?’

    报云:‘世蕃罪恶贯盈,固宜速殛,以在辇下(京师),恐震惊皇帝,欲俟外遣,戮为齑粉矣。’

    (蓝道行)密以告(徐)阶,(徐)阶恐稍迟则(皇上)圣意解,半夜即遣人邀御史邹应龙具疏,劾嵩父子。诘朝上之。上勒嵩致仕,下其子世蕃狱,(遣)戍之。擢应龙五品京职。

    (皇)上虽退嵩,而怜其和良承意,虑后无当者,忽忽不乐,手谕(徐)阶欲传嗣,令拟诏。(徐)阶极言不可,而吏部、礼部奏迁(邹)应龙通政参议,报可矣。忽有旨切责二部臣,以邹应龙为邪物,不宜转官。(徐)阶恐为应龙累,力为关说,应龙得无恙。”

    你看,徐阶买通蓝道行,在扶乩时让“神仙”说出“贤者辅臣阶、尚书博,不肖者嵩父子”,并且连夜派人要邹应龙起草弹劾严嵩父子的奏疏;此后又害怕邹透露其中关节,连累自己,多方为邹应龙关说,使之平安无事。

    一波已平,一波又起。严嵩虽然罢官,不过是“致仕”(致仕即退休,并非某些人所谓“达到做官”)而已,并未伤筋动骨。严嵩的儿子严世蕃遣戍雷州,也只是官样文章,虚应故事,还没有到雷州,就中途返回老家,威风依旧。严世蕃的同党罗龙文也从遣戍的地方逃回,与严世蕃计议如何翻盘。袁州府官员获悉此事后,立即把严府“聚众练兵谋反”的迹象报告了巡江御史林润。林润作为言官,一向敢于直言,先前曾弹劾严嵩的党羽鄢懋卿,害怕严世蕃东山再起,遭到报复,马上上报朝廷:严世蕃、罗龙文“蔑视国法”,“有负险不臣之志”,而且还有“通倭”迹象。皇帝对于严氏父子贪赃枉法还可以容忍,对于谋反绝对难以容忍,立即下旨逮捕严世蕃、罗龙文来京审问。

    严世蕃余威犹在,居然买通三法司(刑部、大理寺、都察院)的官员,在定罪书上写进弹劾严嵩父子的沈炼、杨继盛,以便激怒皇帝,得以死里逃生。三法司官员把严世蕃的定罪书送交内阁首辅徐阶审定,果然强调处死严世蕃为沈炼、杨继盛抵命。徐阶深知皇上脾性,这种写法必然触怒皇上,是“彰上过”——彰显皇上的过错,因为处理沈炼、杨继盛都是以皇帝圣旨名义发出的,为沈炼、杨继盛翻案,就意味着皇帝以前的圣旨是错误的,那样不但不能置严世蕃于死地,反而会祸及林润及其他弹劾严氏父子的官员。经过徐阶修改的三法司判决书,强调的重点是与皇帝毫无关系的罪状:“谋反”、“通倭”。上面如此写道:严世蕃与罗龙文一起诅咒朝廷,构煽狂谋,招集亡命之徒几千人,操练兵法,妄图谋反,并且准备“外投日本”云云。平心而论,严世蕃咎由自取,不杀不足以平民愤,但“谋反”、“通倭”却是不实之词。这不是真正意义的弹劾与审案,而是在耍弄权术。

    果然,皇帝对于严世蕃“谋反”、“通倭”十分震惊,下旨:仅凭林润的揭发,还不足以昭示后世,必须核实。徐阶再度代替三法司起草答疏,以肯定的语气回答皇帝:“谋反”、“通倭”证据确凿。嘉靖四十四年三月二十四,皇帝降旨:批准三法司的拟议,以“交通倭虏,潜谋叛逆”的罪名,判处严世蕃、罗龙文斩首,抄家,黜革严嵩及其孙子为平民。

    儿子斩首、孙子充军、家产被抄,严嵩的精神彻底崩溃了,一年之后命归黄泉。

    严嵩、严世蕃恶贯满盈,他们的下场是罪有应得。值得深思的是,为何义正词严的弹劾不但无法奏效,而且适得其反;为何充满阴谋与权术的做法却取得了成功?几年以后,官员们在撰写《明世宗实录》时,就表示了异议:严世蕃凭借其父的威势,“盗弄威福”,“浊乱朝政”,完全可以用“奸党”罪处死,而林润的奏疏说他“谋逆”,三法司的拟议说他“谋叛”,“悉非正法”。所谓“悉非正法”云云,就是没有以事实为根据,以法律为准绳,以一种非法手段处死本该处死的罪犯。实在有点匪夷所思。

    仅仅指责林润、三法司是不够的,关键依然在于皇帝。徐阶深知皇帝的心态,耍弄权术,把握的原则就是不能“彰上过”,既要处死严世蕃,又不能彰显长期宠信严嵩、严世蕃父子的皇帝的过错。而“谋反”、“通倭”这样的罪状,是在皇帝决定严世蕃充军之后发生的,皇帝当然毫不知情,与先前宠信严氏父子毫无关系,因此一举成功。当时的史家不可能洞悉其中的奥妙,或者即使洞悉奥妙,也不敢直白地说出来,毕竟圣贤是主张为尊者讳的。

    同样是弹劾严嵩,各色人等的心态是不一样的。显然,邹应龙、林润、徐阶的人品,也是无法与沈炼、杨继盛相提并论的。(未完待续)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