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青豆小说网 www.qingdou.io,正说官场秘事大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民正在大肆网罗人才,便将李靖延入幕府,任用为侍卫军官。李靖见李世民少年英雄,便谢他再生之恩,愿以死相报,追随其左右。李靖,因祸得福,从此如蛟龙入海,奋展雄威。

    八、赵普主动投靠赵匡胤

    赵普(公元922年~公元992年),字则平,幽州蓟(今属天津)人。后周时,赵普是为赵匡胤的亲信幕僚,帮助赵匡胤策划陈桥兵变。北宋建立后,赵普历任枢密使、门下侍郎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宋太祖死后,赵普帮助宋太宗制造了所谓的“金匮之盟”。

    唐末、五代战乱不断,赵普的祖先虽然都是官吏出身,但不是由科举入官的,都是藩镇僚属。赵普少年时也曾读书,但没什么成就,也谈不上学识,科举之途无望,遂步父、祖后尘,投兖州镇为僚属。

    赵普与赵匡胤的初次相见是在滁州。当时,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领兵在淮南作战,生病于滁州,赵普不仅朝夕侍奉,又与赵匡胤父子攀附为同宗。不久,后周退兵,滁州复归南唐,赵普调任渭州(今甘肃平凉)军事判官。同年,赵匡胤升任殿前都指挥使,随后又兼领匡国军(同州,今陕西大荔)节度使,升赵普为节度推官,赵普从此投入赵匡胤的幕府,成为赵匡胤的心腹。

    周世宗死后,年仅7岁的柴宗训即位,为赵匡胤篡夺帝位提供了良机。赵匡胤改领归德军节度使,赵普升为节度掌书记。公元960年正月,在赵匡胤的精心策划下,指使人谎报北汉和辽军入侵,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便仓促命赵匡胤率禁军北上抵御。在赵普等人的策划下,赵匡胤顺利地“黄袍加身”,夺取了后周政权,建立了大宋王朝。

    九、李善长投靠朱元璋

    在封建官场上,有不靠真本事吃饭的:吃特饭的是皇上老子,他们凭的是世袭;吃霸饭的是豪门权贵,靠的是门第;吃软饭的是寅缘附会者,靠的是出卖自己的身体和灵魂。但这些人难以在历史的河流中流芳百世,他们不是匆匆的过客就是臭名昭著的小人。

    李善长胸有大志,腹藏韬略,等候时机投靠明主朱元璋,身效法家、谋比萧何,成就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!

    由于种种原因,历史上总会有许多有才之士没有被重用,终其一生郁郁而不得志。但也总有人是幸运的,即使是不惑之年才得志,也终究可以施展自己的宏伟抱负,一路攀升,直到权倾朝野。李善长就属此例。

    李善长(公元1314年—公元1390年),字百室,定远(今属安徽)人。李善长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之家,从小博览群书,智谋过人、心怀襄助帝王成就霸业的强烈愿望。

    至正十四年(公元1354年),郭子兴与孙德涯等起义将领不和,其麾下的朱元璋率徐达、汤和等24名骨干人物离开濠州,往南到定远一带发展。通过此举,李善长一眼就看出出身贫寒、暂居人下的朱元璋有成就大业的气势,绝非等闲之辈,心中顿生归附之意。朱元璋率军进攻滁州,行至途中,李善长率家乡老小前往迎谒。朱元璋得知李善长是颇有声望的乡贤,对他优礼以待。欢声笑语之际,李善长以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启迪朱元璋。朱元璋虽读书不多,却心有灵犀一点通,顿时对法家的法、术、势产生浓厚兴趣。朱元璋对李善长如获至宝,将他留在身边,执掌书记,负责军中文字事务。

    这一年,李善长已40岁,正值不惑之年。李善长投靠明主朱元璋,兴奋不已,决心从此施展自己的宏伟抱负。

    加入红巾军后,战事频繁。每逢战斗,李善长运筹帷幄,表现出惊人的政治和治军才干,逐渐成为朱元璋深为倚重的谋士。

    十、主动投靠的胡惟庸

    胡惟庸,安徽定远人。历任明朝主簿、知县、通判、佥事等职。公元1373年,升右丞相,后进左丞相。胡惟庸在他任相期间,凭借皇帝的宠信,骄恣渐露,在朝中有恃无恐,结党营私,对皇权造成极大威胁。为了罢中书省、废丞相,朱元璋经过缜密的考虑和多方面的改革,逐渐削弱胡惟庸手中的权力,相权和皇权的斗争不断激化。胡惟庸为此密谋起事,后被告发,朱元璋借此诛杀胡惟庸及其家人。此后,朱元璋以肃清逆党为名,大规模地屠杀,坐诛者三万多人,株连蔓引,十几年未靖。胡惟庸伏诛后,朱元璋定制不设丞相。

    胡惟庸在朱元璋起事后便追随左右。当时太师李善长柄政,胡惟庸以黄金200两行贿于李善长,从此青云直上。朱元璋称吴王后,由于李善长的推荐,胡惟庸被召为太常少卿,不久升为太常寺卿。朱元璋建国后,胡惟庸更是春风得意,三年后便入中书省,拜中书参知政事。

    公元1373年,右丞相汪广洋出迁广东参政,胡惟庸升为右丞相,四年后迁左丞相,汪广洋仍为右丞相。但自从汪广洋第一次罢相后,中书省的大权实际上全由胡惟庸一人独揽。

    十一、纪纲晋升之路

    纪纲(?—公元1416年),山东临邑人。县生员(即秀才)出身。纪纲年轻时头脑灵活,巧言善辩,总想出人头地。燕王朱棣起兵发动“靖难之变”反对建文帝后,率军南下攻打南京。大军路过山东临邑,纪纲听到这个消息,赶忙跑到燕王马前,跪下叩头请求朱棣收留自己,并表示愿意忠心耿耿为之效劳。燕王与纪纲交谈一阵,觉得十分投机,认为此人可用,于是就把他收留下了。纪纲虽然是个秀才出身,但善于骑马射箭,武功不错。纪纲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奸诈狡诘,善于揣摩人意,察言观色,溜须拍马,看风使舵。因此,纪纲很受燕王青睐,给了他一个“忠义卫千户”的官干。纪纲一路上鞍前马后,为燕王效尽了犬马之劳,因此当朱棣攻下南京,继承皇帝位后,马上提升纪纲为锦衣卫指挥使,令他执掌皇家亲军,并管理诏狱。在他的指使下,其下属诛灭了建文朝的忠臣几十家,屠戮、株连亲属几万人,造成了一个又一个冤狱。纪纲很善于揣测明成祖的心思和旨意,到处派遣特务(即校尉),探察百官和百姓的隐私,搜集他们的点滴言行,抓住一点把柄,就作为他们的“罪行”,大做文章,然后上报给皇帝朱棣,朱棣又把处理大权交给纪纲。纪纲往往苛求细节,施以严刑,大搞逼、供、信,罗织罪名的把戏,有的甚至屈打成招。明成祖认为这一切都是纪纲对他的忠诚,因而把他看成自己的心腹,委以重任,提升他为都指挥佥事,并仍然让他执掌锦衣卫事务。同时,明成祖也把一些惹他生气、动怒,或他看着不顺眼的太监武臣等,统统交给纪纲,让他处置。纪纲往往是带到自己家里,先是热情招待,让他们洗澡更衣,然后酒肉款待,并安慰他们说:“请你放心,如果我见到皇上,一定替你美言,请求皇上宽恕,赦免你的罪行,让你早日回去,与家人团聚。”但这一切绝不是无偿的,更不是纪纲发什么善心,而是以此诱骗被害人的金银财宝,索取大量钱财的手法。一旦将被害人钱财榨尽,纪纲马上就改变脸色,将被害人拉到刑场处死完事。(未完待续)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