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青豆小说网 www.qingdou.io,正说官场秘事大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之地,杭州、嘉兴、湖州、宁波、绍兴诸郡皆依赖水路运输物产。拟请仿照江苏疏浚吴淞江的成功先例,从民间筹集款项,按田亩比例出资,并饬令浙江督抚实地勘察,亲自督办,凡堤塘闸坝,悉复旧制,使农田旱涝有备。”又建议说:“北方省份可多辟水田,兼收粳稻之利,可使畿辅为沃野,无凶年。”陈鸿的这些意见皆被朝廷采纳。

    二十一、林则徐入仕

    提起林则徐,人们自然会想到那位正义凛然,与英国侵略者顽强斗争的民族英雄,他领导的禁烟抗英斗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,他的名字也因此而家喻户晓。其实,早在鸦片战争之前,作为清朝官员中的一位实干家,林则徐已是“贤名满天下”了。林则徐以国事为重,为政一贯勤勉,且锐意改革财政,兴修水利,救灾办赈,政绩显著。

    林则徐(公元1785年—公元1850年),字元抚,又字少穆、石麟,晚号竣村老人,福建侯官(今闽侯)人。嘉庆十六年中进士,选庶吉士,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。自从做官之日起,林则徐就矢志做一个济世匡时的正直官吏,并表现出一个实干家特有的精神状态。在京城任职期间,林则徐就对当时农业生产中的一个主要问题——水利极为重视,曾利用京师丰富的藏书及档案,潜心研究畿辅及其他地区的水利问题。

    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。为了推动生产的发展,历朝历代都不得不重视兴修水利,其间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治水专家。林则徐完全可以与他们为伍。林则徐初任地方官时就注意兴修水利,以苏民困。在江苏按察使任上,林则徐更以其实干精神为当地官员所佩服,一致推举他总办江、浙两省七府水利。

    二十二、曾国藩入仕

    曾国藩(公元1811~公元1872年),字伯涵,湖南湘乡县荷叶塘(今双峰荷叶乡)入。道光十八年,曾国藩中进士,入翰林院,累迁内阁学士、礼部侍郎,署兵、工、刑、吏部侍郎。太平军由广西进军湖南时,清廷震恐。适逢曾国藩因母丧在籍,奉旨前往长沙,帮同湖南巡抚办理团练。遂招募农民为营勇,任用儒生为将佐,朝夕训练,号“湘勇”(通称湘军)。曾国藩不但拥有兵权,而且掌握地方大权,成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重要支柱。

    曾国藩没有显赫的家世,他的祖父曾玉屏是一个拥有100多亩土地的小地主,父亲曾麟书直到43岁才考取了秀才。

    不过,传说曾国藩出生的前一天晚上,其曾祖父曾竟希做了一个梦:一条巨蟒盘旋空中,旋绕于宅之左右,接着入室庭,蹲踞良久。老人第二天早晨百思不得其解,随即有家人跑来告诉他:“今早添了一个曾孙了。”老人恍然大悟,认为这新出生的曾孙就是那条蟒蛇投胎,顿时联想起唐朝名将郭子仪出生时,其祖父也曾梦见大蟒蛇进门,因此认为曾家将来也要出一个大贵人。

    很快,曾国藩是蟒蛇投胎之说就在当地传开了。事也甚巧,曾国藩生有疥癣,小时还并无多大痒痛。到了35岁以后,随着功名官运逐步高升,他身上的疥癣也随着一天天扩大,奇痒无比。

    曾国藩6岁入学,14岁应童子试,先后考了七次,到23岁才成为生员(秀才),次年中湖南乡试第36名举人。28岁到京城会试,考取第三甲第42名,赐同进士出身。一甲的进士三名,即状元、榜眼和探花,在发榜之后就会被授职为翰林院的修撰、编修等官。二甲三甲的进士必须通过下面的“朝考”才能进入翰林院,几率不大。曾国藩知道自己名列三甲后很是丧气,当即就想打道回府,因为朋友苦劝才勉强参加了朝考。没想到,曾国藩的朝考成绩出奇的好,随即进入翰林院庶常馆深造。两年之后,授曾国藩翰林院检讨,从此开始了他的京师为宦生涯。

    二十三、郭嵩焘艰难中进士

    1818年,郭嵩焘出生在湖南湘阴一户地主之家。这一年是清嘉庆二十三年,仍是“盛世”。就在此前,英国于1816年派阿美士德率使团来华要求与中国通商,却被嘉庆皇帝坚拒,因为中国是无所不有的“天朝之国”,荒蛮之地的“狄夷”只能向“天朝”进贡,而无权与位于“天下之中”的中国“互通有无”。

    中国,依然沉浸在“华夏中心”论的迷梦中,对正在迅速变化的世界大势毫无了解。谁能想到,“英夷”在二十余年后竟悍然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,凭借现代化的船坚炮利打败堂堂天朝之国呢!

    与当时所有的读书人一样,郭嵩焘从小就受传统教育,走科举功名的道路。1835年,十八岁的郭嵩焘考中秀才,第二年进入著名的岳麓书院读书。强调“经世致用、坚忍不拔、不尚玄虚、摒弃浮词”是湘学传统,历史悠久的岳麓书院一直是湘学重镇。作为“湖湘子弟”,郭嵩焘就受湘学影响不浅,而岳麓书院的学习对他影响更深。但更重要的是,正是在岳麓书院,郭嵩焘与曾国藩、刘蓉等相识,互相切磋学问、砥砺气节,成为志同道合的挚友。当然,郭嵩焘很可能想不到,与曾国藩的结交将影响到自己的命运。郭嵩焘可能更想不到,这批“湖湘子弟”即将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。

    但在传统功名的道路上,郭嵩焘走得并不顺利。虽然郭嵩焘在1837年考中举人,但1838年、1840年接连两次到北京参加会试都名落孙山,而曾国藩却在1838年考中进士。在失意中,郭嵩焘只得接受友人的推荐,于1840年到杭州给浙江学政当幕僚。这次为幕时间虽然不长,但却埋下了郭嵩焘以后思想偏离传统的变化契机。因为当时正值鸦片战争爆发,浙江地处前线,郭嵩焘“亲见浙江海防之失”,一向为“华夏”所看不起的“狄夷”的船坚炮利,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。郭嵩焘并不甘于游幕生涯,又几次赴京参加会试,终于在1847年第五次参加会试时考中进士,正式步入仕途。但不久的,郭嵩焘的双亲相继去世,依定制他只能回家居丧。

    或许,命运一定要安排郭嵩焘登上历史舞台。就在郭嵩焘回家居丧这几年,正遇太平天国起义。1852年,太平军由桂入湘,湖南官兵望风而逃。同样乡居的左宗棠、曾国藩对是否出山镇压太平天国都曾犹豫不决,而郭嵩焘则力劝他们出来建功立业。以后,曾、左都成为功勋赫赫的名臣,郭嵩焘总以自己当年的“力促”为荣。劝他人出山,自己当然也难甘寂寞,随后几年,郭嵩焘一直随曾国藩参赞军务,多有建树,同时在官场中建立了一定的“关系”。1856年年末,郭嵩焘离湘北上,到京城任翰林院编修。

    (未完待续)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